小老板型创业教育要谨慎缓行
发布日期:2025-01-04 14:55 点击次数:64
风起云涌的创业热潮似乎昭示了万众创业已经成为国民风尚,而运动式的“创业教育”也俨然成为每一所高校的时髦,真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问题是,梨花是盛开了,但梨子能否结下来?能否长大成熟?长出的果实真的好吃吗?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中国发展到今天,国家的经济重构与发展已经到了必须依赖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新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创业者?创业教育又应如何契合面向未来30年的战略需求?目前的创业教育是否真的应该降降温?未来究竟应何去何从?中国最缺什么样的创业人才中国的发展起步于对发达国家单元技术的学习和模仿,但中国的腾飞则必须依赖于创新驱动的原始技术积累,需要一群有战略眼光,视国家崛起为己任的创业者共同努力。综观我国的创业者,65%以上热衷于在“互联网+传统服务业”领域扎堆,特别热衷于低技术含量的“O2O”版块。不是说中国的发展不需要这样的创业者,而是说,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更需要能够具有战略创新思维、核心技术导向,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改变产业结构的创业人才,这类人才就是所谓的“SEI型”人才。所谓SEI型人才,首先是要有长远的创业战略视野(Strategy),我们需要战略导向的公司创业型人才,去改变现有企业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摈弃当小老板的短视眼光,有志向通过高端创业来服务于国家和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次,要有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这个词原意更应该是企业家精神,而不是狭义的就业型创业、生存型创业,它要求创业者既有把握市场机遇的眼光,又有风险承担的意识。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培养首要是有使命和情怀。创业是九死一生的活动,创业者不能只去追求短期的快速利润,而是要有改变产业经济周期的勇气。第三,要有颠覆性创新的追求(Innovation)。创业者需要有创新精神,要具备充分的科学素养,能够通过创新来颠覆传统的产业,来引领技术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的创新高地。“SEI”型创业人才不同于小老板型创业者,他们将国家的命运同自己的创业活动融为一体,他们对创业的客观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对实现创业目标的路径有着清晰的规划。他们注重团队作战,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更擅长把握外部的市场机会,他们也许短期并不赚钱,但是他们着眼的是未来的成功和整个中国经济的重构。小老板型创业教育应该缓行既然中国的未来需要的是SEI型创业人才,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创业者却还在简单地复制“O2O”式互联网模式呢?这其实是和我国目前运动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密不可分的。某种程度上讲,如今的创业教育体系已经OUT了。首先,这种OUT表现在全社会对于创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草根层面”,我们的教育也没有例外。有个新的idea,开个小公司就是创业,这样的过度鼓励,只能催生更多缺乏创新动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小老板。而且,赚取快钱的短视目标和有限的资源能力,使得这类创业者难以做出伟大的技术变革。其次,今天的很多创业课程教的内容还是服务于80年代的生存型创业。仍然在讲怎么融资、怎么注册公司,怎么通过“互联网+”把东西卖出去。这些常规的课程内容只要你去开个公司走一遍流程就都会了,真的不应该让那些应该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型人才”为使命的高校去花时间和金钱去专门学习。再次,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严重落后。创业的技能其实很大程度要靠在实践中积累和领悟,过度强调课堂教学往往带来的只是坐而论道,对塑造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无济于事。目前大部分高校提供的创业教育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与现实创业环境的深度融合。承担创业教学的教师几乎都缺少创业实践,对创业的本质和过程往往也领悟不够,导致创业教育纸上谈兵。创业教育要走向创新为本步入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创业4.0时代(创业1.0是八十年代的生存型创业,创业2.0是九十年代的低成本导向型创业,创业3.0是最近10多年的国际跟随型创业,创业4.0是创新引领型创业),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的创业活动也将转变为以科学为基础,以原始技术能力为支撑的创新行为,企业的发展将更多地以改造服务全人类为愿景,以社会责任为内在驱动力的创业行为。在此时代背景下,我们的创业教育也要转向新的4.0版本,这样才能使得盛开的梨花能够结出香甜的果实,而且这个果实栽培需要教育界与实业界共同的努力:首先,我们要坚持“使命导向”,要对创业的学生讲人文精神,要讲文化、讲哲学、讲中国的社会历史责任。通过倡导学生胸怀天下,来鼓励创业者肩负起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其次,创业教育要走向“创新为本”。要培养学生形成引领性的科学素养,树立不断探索新知的意识,提倡通过创业活动来寻求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同时,我们还要给当前过度鼓励的急功近利型创业教育“降降温”,鼓励学生静下心来,积累扎实的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宽厚的科学技术基础。让他们看到创业不必急于一时,打好基础,就算10年后再创业也不迟。再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情怀为魂”。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与时俱进,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通过自身素质的提升来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探索转变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融入真实的创业实践来全方位提升创业者的综合创业素质。最后,整个教育界要加强“产学团结”,使企业与学校能够成为创业教育的泛共同体,相互协同,相互联动,要鼓励那些优秀的学生到在位企业去,到创新型企业去,到国际化企业去,运用自己的扎实的科学知识,让接受过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学生,去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为“SEI型”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作者: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魏江)